在過去十年間,美國股市發生了一場靜悄悄卻深遠的變革:散戶投資人不再只是被動接收資訊的群體,而是憑藉社群媒體與零手續費交易平台,主動改寫市場走勢。他們可能沒有華爾街的裝備、也缺乏機構分析師的資源,卻掌握了一項過去極少人關注的力量——注意力(attention)。
來自柏林工業大學與德國國際大學三位學者的新研究,於 2024 年發表於《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》,深入剖析了社群媒體(以 Reddit
為代表)與傳統新聞對散戶交易行為的影響。結論令人驚訝:Reddit
貼文對散戶的交易決策影響,遠遠大於 CNBC 或路透社的新聞報導。
版主前言:
近年來,台灣投資美股的人數持續成長,尤其在過去幾年美元相對強勢的背景下,資金更積極湧向生成式 AI 浪潮最核心的美國市場。市場有需求,自然催生出各式投資資訊平台與管道。
對中長線投資人而言,主要參考來源多來自 Line 群組中流傳的投行與券商研究報告,其中不少熱心用戶會透過 ChatGPT 摘錄重點,分享給散戶群友。至於短線投資人,則多依賴在 Facebook、Substack 上活躍的投資 KOL 或 YouTuber,關注 Reddit
上熱門討論的個股,並偏好追逐短線動能(momentum)與概念題材。正如我在前文提到 Jim Cramer 所說,這是一種「概念驅動型市場」(Idea-Driven Market),散戶買進往往只需要一個情緒或想像力的觸發點。
許多個股雖已大幅上漲,但相關資訊的閱讀與訂閱熱度依然居高不下,反映出投資人普遍存在著「錯失恐懼症」(FOMO)。這種操作風格與口頭上推崇的巴菲特式價值投資大相徑庭,卻更貼近散戶在實際投資中的真實樣貌。
社群時代的散戶革命:Robinhood + Reddit
= 投資變革
研究指出,自從 Robinhood 等零手續費交易平台問世,許多過去從未接觸過股票市場的年輕用戶湧入金融市場。僅 Robinhood 一家平台,其使用者持股總量從 2018 年的 500 萬筆,迅速攀升至 2020 年的 2500 萬筆。而這股熱潮的推手之一,正是社群媒體。
根據研究數據,Reddit
上一則貼文平均可帶來 +57.98 名散戶交易平台 Robinhood 新持股用戶,遠超過傳統財經新聞報導僅 +6.54 的影響力。貼文效應在當天最為強烈,隔日仍有殘餘效應,但第三天後便快速消散。這種極短的影響力也同時誘發散戶 YOLO(You Only Live Once,梭哈!)的交易行為。
正面新聞?賣出!Reddit
討論?買進!
散戶反向操作新聞、追逐社群熱點
最令人驚訝的發現,是散戶對不同媒體的「情緒反應方向」完全相反:
當
Reddit
出現貼文,不論正向還是負向,散戶都傾向買入。例如:正面貼文 → +75.3 位買家,甚至負面貼文也帶來買盤(+27.1)
這可以充分解釋上一篇提到的,Russel 3000 中無獲利(無營收或毛損)公司今年表現遠超 S&P 500 指數的奇怪現象。
相反地,面對新聞報導,散戶反而呈現「逆向操作」行為:
正面新聞 → 賣出
負面新聞 → 買進(Buy the Dip)
這說明了社群媒體更能觸發「注意力型交易(attention-driven trading)」,而新聞則容易激發「反向型交易(contrarian trading)」策略。研究團隊指出:「這種行為模式顯示,Reddit
不僅是資訊平台,更是炒作情緒與價格波動的引擎。」
哪些社群最有影響力?WallStreetBets
效應有限,r/stocks
更具持久力
雖然 WallStreetBets
是最知名的金融 subreddit,但研究發現,r/stocks
子版的貼文更能吸引穩定買盤,其單篇貼文可帶來平均 +157.3 的新持股用戶,且影響力可持續2日以上。
這代表著「主流價值股 vs 高風險投機股」的社群偏好也反映在用戶行為上。r/wallstreetbets
雖然聲量高、節奏快,但用戶關注分散、投機性高;r/stocks
用戶則更偏好穩健成長股,帶來更具持續性的買盤動能。
市場啟示:社群媒體不只是情緒工具,更可能是交易信號
這份研究的實證結果對投資機構、監理單位與散戶教育都帶來重大啟示:
投資機構應將 Reddit 與 Stocktwits 等社群平台納入交易策略與風控模型中,尤其在迷因股、短線輪動標的的識別上具前瞻性價值。
新聞媒體的影響力正在退潮,尤其對年輕散戶族群而言,其實更傾向對社群「集體注意力」做出反應,而非傳統分析。
監理單位應正視社群推動資金流動與市場波動的能力,尤其當貼文內容可能誤導投資人、引發操縱疑慮時,更需審慎評估是否介入。
結語:金融民主化的另一面
從 GME 到 AMC,從 Reddit 到 Robinhood,這場所謂的「金融民主化」浪潮,不只是平台與用戶的故事,更是資訊傳播管道重塑投資行為的見證。未來市場的波動,或許將不再取決於某篇外資的研究報告(即便現在的訊息散播速度已經夠快了),而是一群 Reddit 用戶(在台灣則是 FB 群組/Substack 專欄/Youtuber)的一場共識狂歡。
如同本篇論文的研究者所言:
「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,而社群媒體就是它的市場。」